熒光劑作為一種廣泛應用的光學增白劑,在造紙、紡織、洗滌劑等行業有著重要作用,但其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成分復雜,含有大量的熒光劑殘留及其他有害物質,對環境造成了潛在威脅。因此,探索并實施有效的熒光劑廢水處理與回用工藝具有重要意義。
一、熒光劑廢水特性與處理難點
熒光劑廢水主要來源于生產過程中的清洗、合成、廢水排放等環節,含有熒光劑母體、中間體以及可能的有毒有害物質,包括但不限于苯環類化合物、胺類化合物、氯代烴類等,具有生物難降解、毒性大、穩定性強的特點,給廢水處理帶來了極大挑戰。
二、廢水預處理階段
首先,通過格柵、沉淀池等設備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大顆粒雜質,隨后進行中和調節,以適應后續生物處理需求。對于廢水中的某些特定熒光劑和有機物,可以采用物理吸附法或化學氧化法進行初步去除。
三、深度處理階段
1. 有機物降解:鑒于熒光劑廢水的生物難降解性,可以選擇采用高級氧化技術(如Fenton氧化、臭氧氧化等)破壞有機物結構,提高其可生物降解性,隨后通過生物接觸氧化、MBR等生物處理工藝進一步降解有機物。這是熒光劑廢水處理常用的方法之一。
2. 熒光劑及其他有害物質去除:采用活性炭吸附、離子交換、反滲透等技術針對性地去除廢水中的熒光劑及其他有害物質,確保出水水質達標。
四、廢水回用階段
深度處理后的廢水通過多重膜分離技術(如超濾、納濾、反滲透等)進一步凈化,達到工業回用水的標準,可用于生產線上的冷卻、清潔等非飲用水用途,大大降低了新水消耗,實現了水資源的有效循環利用。
五、資源化回收
對于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富含熒光劑和其他有價值的物質的污泥或吸附劑,可通過合適的回收技術和工藝進行資源化處理,盡可能實現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
熒光劑廢水處理與回用工藝是一個涵蓋預處理、深度處理、回用等多個環節的復雜系統工程,通過不斷的技術革新和優化,有望實現廢水的高效治理與資源化利用,為熒光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這也對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綠色制造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責任編輯】: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www.34034a.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軸承清洗廢水處理回用工藝
下一篇: 滲濾液廢水處理回用工藝
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