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將在天和號核心艙在軌駐留3個月。在此之前,中國航天員最長在軌駐留時間就是神舟十一號的兩名航天員,在軌飛行30天。這一次的在軌駐留時間較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這次長達90 天的工作和生活,涉及到各方面的儲備,尤其是水真的要準備十分充分才行。目前我國神舟飛船的每人每天供水量大約是3升左右,按照這個供水標準,這次三名航天員三個月就需要供水八百多升。那么這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的水從哪來呢?依斯倍環保作為專業工業 廢水零排放服務商今天就來給大家揭秘。
方法一:地面攜帶和貨運飛船補給
其實早在5月29日,中國宇航局便向空間站發射了天舟2號貨運飛船,把6.8噸物資提前運到。
太空作業物資清單
從上方的物資清單可以看出,太空作業用品占據了物資的絕大部分,運水只能成為“順帶”。
并且這種方式成本消耗太高,據國際空間站稱,美國NASA和俄羅斯宇航局通過航天飛機/貨運飛船運送水,平均每升水要花費11000美元的代價。以中國神舟飛船每人每天3 升的供水量換算,僅運輸水這一項就需要花費5700萬元巨款。
方法二:太空自產水
可使用載人航天器內的氫氧燃料電池,直接將儲存在燃料和氧化劑中的化學能高效轉化為電能,同時生成副產物——水。經過過濾、消毒等程序后,航天員就可飲用了。
但長期太空飛行,用水量很大。除了以上兩種渠道外,要滿足航天員的用水需求,還得依靠水循環裝置凈化,即廢水處理再利用。
太空廢水回收凈化系統
方法三:太空廢水回收凈化系統
這次,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29廠為核心艙打造了一系列“水處理”家居。其運作方式是,將核心艙內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通過冷凝水方式回收凈化;尿液通過負壓引流、水氣分離,實現尿液收集,再通過低壓蒸餾、RO反滲透技術進行滲透凈化處理,實現水的循環再生。
而RO膜的過濾精度是0.0001微米,其實已經可以將廢水中大部分的有害物質過濾掉,最終實現廢水變凈水,廢水零排放,真正達到了飲用水的標準。
而通過反應后生成的純凈水,還需要對其進行消毒處理。現階段,我國采用銀離子作為航天飲水的消毒劑。通過銀離子發生器和控制器,為水源提供殺菌功能的銀離子,采用開環控制方式,通過調整上位機上的觸發信號,使控制器輸出相應的電壓,以控制銀離子產生速率,保證水中銀離子濃度,以此為航天員提供能長期滅菌的高品質飲用水做好保障。
先過濾再殺菌,廢水處理系統中的多重工序,充分保證了航天員能夠毫無顧慮的使用甚至飲用自己或他人生產“出來”的水。
航天事業的不斷發展,標志著廢水零排放循環再利用、空氣循環等在內的物化再生系統必將成為新一輪太空競賽的焦點。依斯倍環保將積極關注,接下來我們一起期待他們在金秋九月平安歸來。
【責任編輯】:蘇州依斯倍環保裝備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www.34034a.com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上一篇: 高氨氮廢水處理中氨氮超標如何解決
下一篇: 浙江省《電鍍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地方標準
準確評估 改善環境 提升經濟效益